网络上有很多不同的维度去比较不同的社交网络,我们觉得其中一个较有启发性的方向,是从熟人社交与陌生人社交方面去比较:
微信或其主要竞争对手 Line,走的是熟人之间的移动通讯对话路线,在形成强大用户基础后,再慢慢增加了社交网络的成份,例如用户个人的时间轴,品牌公众号等。
Facebook,一开始就是由大学校园内的熟人小区出发,慢慢地向外拓展,变成今天拥有逾 10 亿用户的全球最大社交网络,虽然是以熟人为主,但用户间的关系强度上,不及上述的通讯平台。举例说,你有用微信或 Line(甚至是 whatsapp)连系的朋友,你通常有他们的 Facebook;但你有在 Facebook 连系的朋友,你未必有他们的微信或 Line。
Linkedin,以职场人脉为定位的社交网站,说穿了用户都是为了工作机遇而用它,所以气氛上会较容易与陌生人连系,而大家一般都是分享工作事业上的讯息,不会用 Linkedin 来分享个人生活点滴,这是与 Facebook 一个很大的区别。
然后就是微博或 Twitter 这类微细型博客,基本上绝大部份的连系是一对多的,即一个意见领袖对多个粉丝这模式,熟人成份最低,陌生人社交成份最重。虽然我们会用微博来分享生活点滴,但很少会将个人真实讯息填在微博上,例如我们大部份都只会用假的名字或绰号来作为微博的用户名字,但我们通常会用真实的名字来用 Facebook 或 Linkedin。
搞清楚各个平台的熟人vs 陌生人社交的成份比重,才能部署你的品牌投入在不同社交平台作推广时的方式及资源。例如,不要人家做微信你就做微信,要先思索一下微信带给你的独特价值;同样,Facebook 推广亦不是所有行业都适用。